差不多一年前我在知乎写过一篇谈奋斗逼的文章,那篇文章末尾处我一激动写飘了,提前剧透了马爸爸如今的下场(手动滑稽),导致不幸被旭,本地也忘备份了,时不时有人私下管我要我也拿不出来,所以时隔一年后我打算重写一遍这篇文章。
这回我也不发散了,就是紧扣主题,聊一聊奋斗逼。众所周知奋斗逼现在遭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声讨和唾弃,更是被扣上了“工贼”、“精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帽子,笔者对“打工人”群体日渐觉醒的阶级主体意识当然会予以高度赞许和褒奖,奋斗逼就该被彻底批倒批臭,要在他们身上踩上一万只脚(手动滑稽)。
不过在这片慷慨激昂的反奋斗逼的众多声音里,有这么一种观点十分巧妙且隐蔽地掺杂在其中,它显得那么人畜无害又有理有据让人信服,你不留心都不会注意到它,也更不会深入掰扯它,但笔者因为时不时爱犯杠精上头的毛病,还是盯上了它(手动滑稽)。
网络上持这种观点的人其实还是很常见的,我估计你八成也都见过这种人,只不过你可能没顾得上仔细琢磨他们说的话就给略过去了。这些人认为奋斗逼当然是要反,但真正的奋斗者是值得鼓励的,反奋斗逼恰恰是为了把这些坏了一锅粥的老鼠屎都挑出来,这样才能让真正的“奋斗者文化“更为纯粹。
在奋斗逼盛行这种现象的归因上,他们的观点分这么几大类:
有的归结于管理体系:”国内很多行业的流程规范还不完善,机构也臃肿,导致工作过程中需要疏通各种关节,内耗太多,不能按部就班地走,天天得回各种邮件开各种会,挤占了钻研技术和学习的时间,严重影响输出。”
有的归结于技术壁垒:“国内很多公司的办公模式还是小作坊式的,技术和管理都太落后了,也没有创新,全是无脑CRUD,跟搬砖没有区别,国内码农看似是脑力劳动,其实是体力劳动。”
还有的归因于企业文化:”奋斗逼等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是因为国内很多公司人浮于事,一天到晚就是开会扯皮,办事也浮皮潦草,效率太低,本来白天该干的活全堆到了晚上,导致大家都得被迫加班,如果能今日事今日毕,又怎会做不到按点下班呢?国内这种努力神教太形式主义了,这些奋斗逼本来今天活都干完了还搁那耗着不走磨洋工,就是为了装出我很努力的样来感动自己感动上级,让别人也不好意思走,如果确实项目太赶,事确实太多我不介意加个班,但反对他们这种为了996而996,这种只作秀不务实的企业文化非常不健康”。
要么就是把奋斗逼归因于他们的能力水平问题:“是他们自己工作效率低还一个劲想升职加薪,于是靠疯狂加班来弥补,搞得大家不得不陪他一起加班“。顺道可能还要鄙视一下一些非科班出身的”凤凰男“、”小镇做题家“:“毕竟培训班出来的,技术底蕴到底还是不够,就知道搁那硬卷,就会重复造轮子,吃相比我这个根正苗红的名校毕业大厂历练过的技术人难看太多,他们都是奋斗逼,而我们才是真正的奋斗者,我们不反奋斗者,只反奋斗逼“。
紧接着他们或许还会纵深一下,指出以上这些“人浮于事“、”形式主义“、”压抑创新“、”工作流程规范不完善“、”产业链低端“、”出人头地凤凰男盛行”等问题源于中国还没有完全进入工商业社会,有太多本土传统小农”酱缸文化“残余,他们认为这是奋斗逼之所以产生的根源所在。
他们大错特错,错得十分离谱。
笔者称他们这种观点为“奋斗逼原教旨主义“或“反奋斗逼修正主义”(手动滑稽)。他们像极了混迹在反女权队伍里的那种只反“田园女
权“不反真女权原教旨主义的所谓“反女权人士”,他们不知道田园女权只不过是真女权的修正主义,只反田园女权的行为恰恰在帮助真女权扫清前行之路上的阻碍。这种奋斗逼原教旨主义者也一样,他们只反“田园奋斗逼”(手动滑稽),但不反真奋斗逼,只反形式主义磨洋工摸鱼山寨小作坊CRUD的重复造轮子无脑搬砖的“奋斗逼”,不反乃至鼓励那些有活就干、不扯皮不蛋逼、就是按部就班求真务实效率至上、保持终身学习、充满工匠精神、符合工商业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真韭菜型奋斗逼(手动滑稽)。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显然还是欠点社会毒打,想当然地以为效率提高了早早把活干完了就能按时下班了,殊不知这样一来你会被认为“工作不饱和”而继续被安排新活,直到你”饱和“为止,届时你就不会是因为别人不走你也不好意思走而加班,而会因为活多得确实干不完而加班。即便你死磕技术能力,终于成为了技术骨干,摆脱了低端CRUD 复制粘贴小作坊无脑搬砖的体力活,你也仍然不得安生,是,你现在可以创新了,你是真正的脑力劳动者了,可你以为脑力劳动就好受吗?脑力劳动带来的那种高度紧张和精神焦虑没干过的根本就不知道对身心的摧残有多大。而规范和流程的真正完善,带来的是韭菜收割机的全负荷高功率运转,届时你确实没有一点”酱缸残余“了,你确实按部就班不用扯皮了,也没有人浮于事之说了,因为人浮于事的前提是你至少得算个人(手动滑稽),而现在你已经彻底被异化成了整条流水线上的一个零部件了,你只不过是公司给格子间的电脑配的一个人罢了。
这就是奋斗逼原教旨主义所最终导出的一种赛博朋克式的结果。
这种奋斗逼原教旨主义还源于一组概念的混淆:酱缸性和韭菜性。很多人把这两者混为一谈,但综上所述两者是不同的。酱缸性源于传统农业社会需要缓和紧张的人地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内在要求,而韭菜性源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需要激发出个体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原子化的内在要求,两者之间甚至还有相互抑制作用,毕竟只有摆脱掉酱缸残余,韭菜纯度才会更高一些(手动滑稽)。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大厂里你几乎见不到任何酱缸性,技术岗位很少涉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或办公室政治,你每天跟机器对话远多于跟人对话,以至于很多码农的自然语言功能都快退化了,很多人直到离职连同事的面都没见过,基本上就是上班下班干活拿钱,你就是个两点一线的社畜,你早就没有中国式智慧(“中国式智慧”还有个不太好听的两个字别称,我就不便点明了,懂的都懂,手动滑稽)那种酱缸性了,你已经沦为了一颗纯粹的韭菜(手动滑稽)。
这种概念上的混淆也导致这样一种结果:很多人反酱缸反着反着就成为了韭菜,而反韭菜又一不留神就掉进酱缸(手动滑稽)。就比如很多真女权分子反“婚驴”的方式居然是通过参与内卷当奋斗逼疯狂996爆肝(手动滑稽),再比如一些充满“叛逆精神”的90后反对父辈身上的传统酱缸文化,但因为赶上了后工业时代,结果自己身上的韭菜性比父辈只多不少,因此也获得了“韭零后”的别称。反过来如果你彻底反韭菜,发誓自己从此不当”技术逼“了(手动滑稽),逃离北上广,那你又不免回归传统酱缸里关系至上人情世故那一套当中去。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你要想真正做到小清新,既要洗掉酱缸性,又要洗掉韭菜性(手动滑稽)。
有人可能会觉得那些酱缸残余极少的真正进入工商业社会的发达国家韭菜性也不明显啊。这你可能就有所不知了。首先,即便是西方国家,工作强度也并不是很多国人想象的那样小,决定工作强度的最关键因素还是行业本身,硅谷和华尔街奋斗逼同样不计其数,这是互联网和金融等行业的固有性质所决定的,硅谷很多start-ups为了争取到天使投资也不得不007爆肝,华尔街一些顶级投行一天工作16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这种真韭菜文化也是咖啡成瘾的真正元凶。确实,很多大公司可能会因为把脏活累活外包出去让正式员工过得滋润一点,但仍然符合“苦逼守恒定律”:苦逼没有消失,只是被转移了而已(手动滑稽),因此岁月静好只是表面上的。
再有,这些发达国家当中普遍流行一种社会病,叫” toxic
positivity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毒鸡汤,它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条规模庞大的产业链了,光是在美国,这种”正能量鸡汤“相关行业每年的创收就可达几十亿美元,他们通过给你灌鸡汤来保持你每天“斗志昂扬”,并且逐渐培养出成瘾性,导致你欲罢不能地渴求更多这种鸡汤,显然这比通常意义上的成功学洗脑更为高明,割韭菜于无形,因为它们很多都以“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这种光鲜亮丽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熟悉马克思理论的都知道这就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出的“自我剥削”现象。工商业社会之所以强调“follow your heart”,是为了彻底激活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社会原子化程度,以便提高韭菜收割效率,所谓的“work hard, play harder”就是一种典型的自我剥削韭菜性体现。这里也澄清一下”自由”和“自在”的区别,前者是“想干什么干什么”,而后者是“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资本主义社会是只有前者没有后者的,看似你可以有众多选择,但你改变不了自己社会参与度高这一点,你可以争取自己的各种社会权利,可以任意地在这个system里奋争,尽情挥洒你的才智血汗。但你想急流勇退live off the grid,想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却难如登天,因为你已经是一个仰赖社会分工体系的一个高度残化的组份了,好比工蜂
离了蜂巢就很难存活一样。
总结一下,这种只反田园奋斗逼不反真奋斗逼,只反酱缸性但撑韭菜性的奋斗逼原教旨主义丝毫没有跳出进步论叙事的总框架,也根本不可能解决这个时代的底层焦虑,反而会加剧它,这一点希望能引起读者高度注意和深度反思。